蒙牛十年 序言(1) 题记:“希望是个好东西,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” ——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 2008年的9月18日下午。我坐在电脑前,编辑一篇题为《雷曼不死,华尔街之难不消》的文章。三天前,这家有着158年历史,诞生于电气和机车时代的公司终于在金融海啸中倒掉了。更早前几天,我还在跟这家投资银行的一位朋友聊天,她说,大家都在水中,水现在还在我们这里。她指了指自己的下巴。但雷曼大船在瞬间沉没了。 当我在为这家隔山跨海,千里万里之外的投资银行写挽词的时候,其实我所在的媒体也正面临没顶之灾。当晚,雷曼兄弟的文章没有最后签发,报纸被宣布停刊。 这次猝死与雷曼一样,发生在一周之内。这张中国最早的财经媒体在沉默中销声匿迹了。 这张市场化媒体的消亡,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简单的因言获罪,真正令这张报纸戛然而止的,亦是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。投资人的再融资受阻和国内广告市场的严峻形势,令到它的运营捉襟见肘。早在2008年初,当人们对这场“次贷危机”还茫然不知其厉害的时候,我们的投资人已经预言,“全球经济要进入严冬了。”虽然这个组织体是如此的纤细,但亚马逊蝴蝶的翅膀,还是扇动了中国的一张小众报纸。 一年的时间,白驹过隙。到了2009年的9月18日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翻出了一个老故事:因为伟大的,无所不能的巴菲特不会使用手机的某项功能,从而错过了拯救雷曼兄弟的最佳时机。 故事说,一年之前的那个周末,金融世界陷入崩溃,巴菲特接到大量求助电话。周六傍晚6点左右,巴菲特准备出门参加加拿大埃德蒙顿的一个社交活动时,接到了巴克莱资本公司主管鲍勃·戴蒙德的电话。巴克莱银行正打算收购雷曼兄弟,但他们在英国政府那里遇到了困难,戴蒙德希望巴菲特能提供担保,以便推动交易顺利进行。巴菲特认为,这个交易计划听起来过于复杂,他很难通过一个简短电话搞清楚,于是让戴蒙德把具体交易计划通过传真发给他。但当巴菲特午夜时分回到酒店房间的时候,他惊讶地发现什么也没收到。接下来,全世界都知道雷曼兄弟崩溃了,全...